“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揭曉,寧夏靈武水洞溝遺址入選。


10月18日,“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值此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之際,開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水洞溝遺址、陜西秦始皇陵等100項發現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
寧夏靈武水洞溝遺址 北京周口店遺址 河北陽原泥河灣遺址群 山西襄汾丁村遺址 遼寧營口金牛山遺址 水洞溝遺址,作為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它的發現曾震驚了世界。 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水洞溝地區發現了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 成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 水洞溝遺址,作為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在中國考古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打破了西方認為中國沒有舊石器時代遺址的錯誤論斷。
在水洞溝遺址發掘過程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鴕鳥蛋皮飾品殘片。水洞溝人使用的石器及佩戴的鴕鳥蛋皮項鏈,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生產水平和最高的工藝水平。
此次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從年代分布來看,舊石器時代有5項入選,新石器時代有33項入選,夏商時期有10項入選,兩周時期有15項入選,秦漢時期有16項入選,三國至隋唐時期有9項目入選,遼宋金元時期有9項入選,明清時期有3項入選。隨著中國考古學不斷向縱深拓展,遺址格局的逐步清晰、歷史文化內涵的日益豐富也同樣反映在100個入選項目中。
內容來源:國家文物局公眾號
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