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書畫室一行到水洞溝旅游景區采風調研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從古至今有許多歌頌黃河的詩詞,卻寫不盡黃河的壯美和磅礴。9月14日,全國政協書畫室一行到寧夏水洞溝旅游景區開展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采風調研。
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副主任,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中)
在水洞溝旅游景區采風調研期間,調研組一行先后對水洞溝遺址博物院、明長城、藏兵洞和大峽谷進行實地調研,了解了水洞溝旅游景區的歷史文化、自然地理地貌等方面的相關情況,并現場開展采風活動。
水洞溝旅游景區旅游資源獨特,文化資源豐富,自然景觀雄奇,特別是風雨剝蝕的土柱像凋零的古塔,巍然峭立,斷崖絕壁像殘斷的城墻,裂裂缺缺。土林至奇,情趣至真,映入眼簾的是蒼涼、渾厚、深邃,是博大、空靈、超凡脫俗。奇特的自然景觀引得各位大師們驚嘆連連,也激發了全國政協書畫室大師們的創作靈感。
在大峽谷的深處、在土林的崖頂,各位大師或就地拿起速描本、或支起畫架,對形態各異而又獨特的景觀進行創作。畫筆丹青不斷地在大師們的筆下游走,一幅幅或壯麗、或雄宏、或滄桑、或厚重的畫作不斷地成形,揮毫落紙間把一道道自然景觀繪制的呼之欲出,讓人有了身臨其境之感。
水洞溝景區作為全國文物保護100處重大遺址之一、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博斗的歷史見證。同時,水洞溝景區內的明代古長城、藏兵洞、紅山堡等構成了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軍防御建筑大觀園,景區內的大自然造就了雅丹地貌,和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云谷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豐富的歷史、人文和自觀景觀為此次全國政協書畫室大師們的采風創作提供了優質的素材。
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寫生作品
參加此次采風調研的委員有: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副主任,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十三屆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文聯原黨組副書記覃志剛;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副主任,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楊曉陽;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委員,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唐勇力;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廣東畫院原院長許欽松;全國政協常委、書畫室副主任,民族文化宮文化總監王林旭;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院長??苏\;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委員,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珂;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室委員,吉林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劉廣等。